台灣免疫細胞應用協會 -- 淺談血癌治療之新曙光-「免疫細胞療法」
正在加載......
X
 
會員帳號 :
會員密碼 :
忘記密碼    加入會員

各醫療機構細胞治療相關資訊,可上衛生福利部細胞治療技術資訊專區或參考衛生福利部核定之細胞治療技術施行計畫

本協會非醫療單位,亦無聘僱外部顧問,協會人員僅協助提供相關資訊供民眾參考。如有不明人士以本協會名義仲介非法細胞治療,請民眾循合法管道洽醫療機構執行醫師進行細胞治療,切勿相信坊間不實推銷,以維護自身權益。

淺談血癌治療之新曙光-「免疫細胞療法」

作者:徐宇傑 審稿:龐德玲 博士

  由德國病理學家魯道夫·菲爾紹於1847年發現的白血病(Leukemia),亦稱作血癌,是一種造血細胞的惡性增生性病變,主要是由於細胞內DNA變異而造成骨髓中造血組織的不正常運作。

正常人體骨髓中的造血幹細胞每天可製造約540萬個/1立方毫米的紅血球和7,400個/1立方毫米白血球,而血癌病患卻會過分產生不成熟的白血球,妨害骨髓的其他正常功能,使得骨髓製造其它血球細胞的功能降低,並可擴散到淋巴結、脾、肝、中樞神經系統和其它器官。

血癌發病率在兒科惡性腫瘤中位居第一,為兒童及35歲以下成年人惡性腫瘤致死率之首。血癌的分類主要依血液內不正常的血液細胞類型來區分,臨床上,血癌可分為急性骨髓性白血病、急性淋巴球性白血病、慢性骨髓性白血病及慢性淋巴球性白血病四種,成年人中最常見的是急性骨髓性白血病和慢性骨髓性白血病,兒童中比較常見的是急性淋巴球性白血病。

關於血癌的治療,目前係以化學治療、放射治療和標靶治療為主要的三大常規療法,而這些療法大多不可避免地帶給病患極大的痛楚。部分高危險群病患還需要進行骨髓移植。過去,慢性骨髓性白血病的傳統治療是使用化學治療藥物,先將癌細胞數目壓制下來,使其轉為慢性期,讓病人儘速進行幹細胞移植。最近諸多臨床研究已證實-造成95%慢性骨髓性白血病係因費城染色體異常,即人體中第9對及第22對的染色體錯位,目前多以口服的標靶藥物基立克(glivec)進行治療。除基立克之外,美國食品藥品管理局在2006年6月亦通過另一個新藥Dasatinib,也是一種標靶治療藥物,可在第一線的基立克失效時,作為第二線治療藥物,效果亦相當不錯。至於其他類型的白血病,化療仍是主要的治療方式。

近年來,被稱為綠色新療法的第四種方法—免疫細胞療法,逐漸地應用於臨床,開啟治療的新契機。今年三月,一項利用免疫細胞療法治療血癌的重大研究成果發表在「科學轉化醫學」期刊,主要作者美國紐約史隆─凱特林癌症中心血癌專家布倫特金斯興奮地對這項成果下了簡單的結論:「我們切盼免疫細胞療法能夠奏效,但並未預期它的反應是如此迅速且深遠。」這項研究規模雖小,但效果極為顯著,專家們認為免疫細胞療法大有可為,未來或許能適用於治療各種惡性腫瘤。

相較於傳統癌症治療多屬治標不治本,免疫細胞療法透過對受損細胞的修復、替代和重建免疫系統,從而使疾病得到根本上的治療。且其治療適用範圍廣,包括神經系統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對眾多「不治之症」帶來新的希望。免疫細胞療法是通過靜脈輸液,無需開刀,整個療程創傷較小、痛苦較少,國外許多臨床上治療結果顯示-透過免疫細胞療法治療後的病患,其症狀可得到明顯的改善。

綠色新療法 — 激活免疫系統協力抗癌

這種神秘且神奇的免疫細胞療法又是如何於人體內運作呢?

簡單地說,癌症患者體內不正常的癌細胞就像青苔一樣,繁殖迅速,侵佔病人體內良性細胞生存的空間。而隨著病人自身的免疫力下降,原本得以對抗癌細胞的免疫細胞變得無力抵抗,很快地病患的身體逐漸將被癌細胞吞噬。免疫細胞療法的治療精髓在於替病患注入來自健康免疫細胞戰將,進而激活免疫系統協力抗癌。因此,倘能預先替自己儲存健康的免疫細胞,如同替自己買了一張無價的生命保單。

免疫細胞療法的基本原理是抽取自體的血液,在血液中分離出單核細胞,經實驗室培養、擴增、啟動、負載腫瘤抗原後,再回輸至病患,使其在體內激發抗腫瘤活性的細胞,或是藉其教育那些能對抗癌細胞的免疫細胞「良將」—目前認為主要是NK細胞和T淋巴細胞,這類細胞被認為具有強大的抗瘤、殺瘤戰鬥力,之後再回輸這些具有抗腫瘤活性的細胞來輔助或增強人體自身免疫系統,進而達到抑制或殺滅腫瘤細胞的目的。淺顯地說,即對人體自身的免疫細胞進行「教育訓練」,使其重新具備殺傷腫瘤細胞的活性,再回輸到患者體內對腫瘤細胞進行清除。研究學者指出,免疫細胞療法實質上是運用自身的細胞來治療自己的腫瘤,只要保證回輸到人體內的免疫細胞的安全性、活性和數量,就能有效持續地殺傷腫瘤細胞,並不會產生嚴重的副作用和排斥反應。

目前日本與美國相繼將免疫細胞療法納入治療癌症的常規醫療項目行列,台灣亦不落人後開始進行免疫細胞療法的臨床試驗。免疫細胞療法的一個療程通常會進行6次,由專科醫生根據病患的情況制訂治療方案。理論上,醫生會在手術、放療、化療之後選擇適當的時機,用這種新療法降低放療化療的毒副作用,清除殘餘的微小病灶,防止復發。實際應用中,目前很多情況是在傳統癌症治療方法無法奏效時,單獨採用的延命治療新策略,算是現今最有希望、亦最有探索空間的療法。

抗癌新觀念 — 自立自強

面對癌症,豈能低頭認輸?

即使癌症曾被眾人喻為不治之症,全世界的醫療研究者卻從未悲觀地放棄探索這項生命延續的難題。國際間,不乏許多專家正在探索血癌、肺癌、腎細胞癌等的個體化治療,並已獲得進展。他們利用分子生物學技術進行檢測,依每個癌症病患獨特的個體變異,針對其體內癌細胞基因突變的不同性,進行更為精細的劃分,從而找出針對該病患個體的特異性治療方案。無疑地,這些醫療上的突破與貢獻使癌症的治療變得更為個體化與人性化。

傳統上,我們是用「圍剿癌症」的思路去對抗腫瘤或癌細胞。往往腫瘤、癌細胞清除了,但病患也隨之消耗殆盡。現今,已將癌症視作一種慢性病,提倡人瘤共存,透過新的治療契機而能自立自強。尤其對於年老、癌症晚期病患,目標主要是控制腫瘤的生長速度,而非清除腫瘤。倘生老病死會是人類始終無法擺脫的宿命,至少應我們能用更自然且健康的態度與癌共舞,守住人性最後之尊嚴。

文獻參考: CD19-targeted T cells rapidly induce molecular remissions in adults with chemotherapy-refractory 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 Sci Transl Med. 2013 Mar 20;5


go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