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免疫細胞應用協會 -- 頭頸癌之治療現況與新進展
正在加載......
X
 
會員帳號 :
會員密碼 :
忘記密碼    加入會員

各醫療機構細胞治療相關資訊,可上衛生福利部細胞治療技術資訊專區或參考衛生福利部核定之細胞治療技術施行計畫

本協會非醫療單位,亦無聘僱外部顧問,協會人員僅協助提供相關資訊供民眾參考。如有不明人士以本協會名義仲介非法細胞治療,請民眾循合法管道洽醫療機構執行醫師進行細胞治療,切勿相信坊間不實推銷,以維護自身權益。

頭頸癌之治療現況與新進展

作者:徐宇傑 審稿:廖順奎博士

  頭頸癌(Head and neck cancer)係國人健康之一大威脅,泛指發生於頭頸部之癌症,包括口腔、鼻咽、口咽、下嚥、喉、唾液腺及甲狀腺等癌症,其中以口腔癌為大宗;而除唾液腺與甲狀腺外,大多起源於呼吸道和上消化道之上皮細胞,亦即90%以上均是鱗狀上皮細胞癌。

口腔癌在常規治療後復發或轉移比率相當高,根據衛生署統計,口腔癌位居台灣男性癌症主要死因之第四位。研究顯示,頭頸癌的形成與遺傳、基因耐受性、飲食習慣、環境污染等危險因子有關,其中超過90%的病患常有抽菸、喝酒及嚼檳榔的習慣。

頭頸癌雖其好發位置相近,然腫瘤之特異性差距甚大,治療方式亦隨之有所不同。概言之,目前頭頸癌之治療,依病患病況嚴重度之不同,泰半以多專科團隊協同治療之模式,除過去常見之手術治療及放射治療外,化學治療、同步化學治療合併放射治療,甚至標靶治療皆有其角色,相輔相成靈活運作以上療法,俾達最佳的治療效果。

例如:針對鼻咽癌之治療,通常會優先考慮放射治療或合併化學治療,手術治療僅用於腫瘤局部或頸部復發時之後援治療;口腔癌因其對放射治療較不敏感,故通常以手術治療為優先選擇,晚期癌症則建議手術合併術後化放療;喉癌、下嚥癌及口咽癌之腫瘤特性介於鼻咽癌及口腔癌之間,早期可施行手術或放射治療,晚期則是以廣泛的手術切除合併術後化放療為主。

大多數頭頸癌在復發或移轉後之整體存活率均偏低。倘腫瘤發生復發或轉移,無法以手術切除或放射線治療時,僅得以化學治療或支援性療法幫助病患,然其一年存活率約僅10%。
 
因頭頸部有許多和生理機能高度相關的組織與器官,如: 唾液腺、聲帶、舌頭、視神經、脊髓等,故進行上述治療時,均會對這些重要的器官或組織造成不良的副作用而帶給病患極大的痛楚,進而影響到病患生活品質;且手術切除頭頸部器官後所導致病患顏面外觀的改變、咀嚼或吞嚥功能損害、或是語言功能的嚴重受損,均使病患在治療後,仍需承擔家庭、社會、經濟層面等生活機能之嚴重衝擊。
 
近年來,醫學界對於罹患口咽癌、下嚥癌、喉癌等需切除咽喉部重要器官的病患,改採合併放射線治療與化學治療的器官與功能保留療法,雖可達到與手術切除相當之治癒率,且約三分之二的存活病患能保有其咽喉部器官,但整體存活率及生活品質仍不理想,醫界與病患莫不期待頭頸癌的治療方法能有所進展。

化學治療之進展

  頭頸癌化學治療之較新進展,應屬歐洲紫杉醇(Docetaxel)於臨床治療上應用的推展。當以放射線治療作為頭頸癌之主要療法時,化學治療合併放射線治療(簡稱化放療)是目前證實最有效的方式。亦有文獻顯示: 針對無法以手術切除之晚期頭頸癌病患,在進行放射線治療前,可併用前導性化學治療(如: Cisplatin/5-fluorouracil),可得到更好療效。而紫杉醇於臨床應用上之另一新進展,則係針對治療頭頸癌復發或已轉移的病患,以cisplatin/docetaxel 併用標靶藥物「爾必得舒(Erbitux)」為第一線化學治療,可減緩疾病惡化速率及延長存活期。

標靶治療之進展

  由於超過90%的頭頸部鱗狀上皮細胞癌會高度表現表皮細胞生長因子接受器(EGFR),因此可利用標靶藥物針對EGFR加以阻斷,達到抑制腫瘤生長之效果;另一方面,標靶治療因其較具專一性,不如放射線治療或化學治療會無選擇性地同時殺傷腫瘤細胞與正常細胞,故標靶治療相對具有較高的安全性。目前主要用於治療頭頸部鱗狀上皮細胞癌之標靶藥物,係針對阻斷表皮細胞生長因子接受器(EGFR)的「單株抗體藥物」-Cetuximab (商品名Erbitux-爾必得舒)。
 
2006年,美國FDA首次宣佈爾必得舒可合併放射治療,對局部侵犯性頭頸癌有顯著的療效,同時對復發性/轉移性之頭頸癌亦使用爾必得舒作為單一藥物來治療。標靶治療雖吸引人,然此療法健保並未全面給付,且於放射線治療時如何併用爾必得舒方得給予病患最好的療效,尚待醫界進一步評估確認。

免疫細胞療法之新進展

  2013年9月,一項由英國研究團隊針對移轉性/復發性頭頸癌的第一期臨床研究試驗刊登於「人類基因治療臨床發展」期刊。該研究團隊從頭頸癌病患分離出其自體的免疫細胞-T細胞,並透過嵌合抗原受體(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CAR)修飾技術提高T細胞於體外之擴增率、活性、存活時間及細胞激素釋放的能力,使其專一性地毒殺高度表現表皮細胞生長因子接受器(EGFR)的腫瘤細胞,該研究團隊樂觀地期待此項臨床試驗對於過去無法治癒的移轉性/復發性頭頸癌將提供另一道治療新曙光。
 
 
過去許多體外和臨床試驗證實: 嵌合抗原受體修飾T細胞(CAR T cells)給復發難治的腫瘤病患帶來新的希望,因為這種嵌合抗原受體修飾T細胞的作用不受限於腫瘤細胞是否表現第一型主要組織相容性複合體(MHC Class Ⅰ),而且此修飾技術能賦予T細胞新的專一性、殺傷性和持久性,並可克服腫瘤局部免疫抑制微環境和打破病患自體的免疫耐受狀態。此外,稍早亦有臨床試驗著手自口咽癌病患分離出其自體腫瘤浸潤免疫細胞,於體外利用重組人類白介素-2 (Aldesleukin)刺激擴增,之後回輸至病患體內,用以治療由人類乳頭狀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所引起之口咽癌,且已於2013年11月在美國衛生研究院進入第二期臨床試驗階段。

要言之,免疫細胞療法的關鍵技術在於能夠取得足夠具有對抗癌細胞之健康免疫細胞,並配合完善的細胞冷凍技術以及活化增生技術,得以讓預先冷凍的健康人類免疫細胞從休眠狀態恢復既有的活性,嗣藉以嵌合抗原受體基因修飾技術,於體外進行擴增,進而得到足夠數量的免疫細胞,成功執行免疫治療之任務。

參考文獻: Van Schalkwyk MC, Papa SE, Jeannon JP, Guerrero Urbano T, Spicer JF, Maher J., Design of a Phase I Clinical Trial to Evaluate Intratumoral Delivery of ErbB-Targeted 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 T-Cells in Locally Advanced or Recurrent Head and Neck Cancer. Hum Gene Ther Clin Dev. 2013;24(3):134-42 Ramos CA, Dotti G, 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 (CAR)-Engineered Lymphocytes for Cancer. TherapyExpert Opin Biol Ther. 2011;11(7):855-73


gotop